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心痛!“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糧食安全,提倡“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求以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強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機制,切實遏制公款消費中的各種違規違紀違法現象。
自古以來,勤儉節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資治通鑒》有云:“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賈誼有言:“用之亡度,則物力比屈。”李商隱《詠史》說過:“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司馬遷《史記》曾道:“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浪淘沙。“勤儉節約”這個傳家寶,是斷然不能丟棄的,古訓不可忘,勤儉記心頭。只有將勤儉節約的理念深入每個人的思想里、深入日常的生活里,中華民族才能代代相傳、延綿不絕。
“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歷來是中國大力弘揚的社會風尚。“弘揚節儉風,渭化在行動”,為推進“文明就餐”行動,渭化集團在職工餐廳最醒目的位置拉起了宣傳橫幅,在大廳張貼宣傳標語,倡導文明、節儉、健康的就餐理念,同時安排餐廳職工擔任監督員,提醒大家文明就餐。因為是自助餐的形勢,總有人會“眼睛大,肚子小”,吃不完就倒掉,針對這樣的情況,監督員便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取餐前先提醒按需打飯,在吃完后檢查餐盤,時刻杜絕浪費行為的發生。現下,在“儉以養德”的美德氛圍下,大家積極參與其中,在各個方面厲行節約,從點點滴滴行動起來,節約每一粒米、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滴水,助力建設節約型渭化。
厲行節約,不僅僅是個人的私德,更是社會的公德。勤儉節約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在國家層面、社會層面還是個人層面,都是價值觀的應有之義。“儉,德之共也;奢,惡之大也。”雖說“光盤行動”已實施多年,但是餐飲浪費行為還是很觸目驚心,不要覺得自己的浪費無足輕重,不要只想著自己喜好得失。在糧食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義務珍惜糧食,杜絕浪費。“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好的習慣需要養成,這“養成”來自家庭、來自社會、來自生活。“看樣學樣”是我們小時候經常做的事,即使長大成人,也會緊隨“大流”。所以,在各個方面,“榜樣”的力量不可估量,他人的好習慣、真美德影響著你,你的也會影響他人,想要勤儉節約的習慣蔚然成風,我們每個人都要參與其中,相互影響,共同成長。
從輕折軸,集腋成裘。現在,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讓所有食物回歸原本的價值,讓勤儉節約成為日常習慣,讓美好德行大行其道。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