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彬州,推薦大家嘗嘗這里的特色硬饸絡,汁子調得跟咱渭南不一樣哩。”
10月22日早10時,在黨委工作部呂國良同志風趣地介紹中,渭化集團2020年通訊員采風培訓的目的地——彬州到了。蔚藍的天空徜徉著云浪,陽光躍躍欲試地挑動著眼簾,似乎想用這種俏皮的方式歡迎我們。我迫不及待地跳下大巴車,卻被涼到通透的秋風狠狠上了一課,這還是秋天啊!難以想象建設初期的前輩們是怎樣耐過一個又一個凜冽的寒冬。震撼之余我由衷地生出幾分敬佩,渭化人,好樣的!

紅旗在飄揚
在這里,新生沒有宿舍,沒有粉筆,只能親自動手挖窯洞,用土塊制作粉筆,他們卻樂此不疲。
在這里,畢業的學員們毅然趕赴前線,最終活下來的不到三分之一。
在這里,毛主席曾親筆寫下“中國不會亡,因為有陜公”。
……
陜北公學的陳列廳里,一張張照片在講解員張勇老師的口中化為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那個年代,很多家境優渥的青年為實現“救國”的理想,甘愿放棄穩定的生活,穿過國民黨的重重封鎖,來到物資匱乏的陜甘寧邊區,來到陜北公學,又有無數青年從這里走出去,戰斗、犧牲,談其原因,張老師只回答了四個字“我不知道”。
是啊,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豈是“理想信念”、“革命熱情”等幾個干巴巴的詞語所能形容的。此處的“不知道”非但沒有任何不敬,相反,是今人對奮不顧身改天換地的先烈最崇高的敬意!
化工藍,科技藍
“藍色是化工行業的代表色,純凈簡潔,符合公司打造環保、高效、智能型現代化工廠的理念。”
這是彬州公司綜合部王嘉接受通訊員郝穎莉采訪時的一幕,在他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部分企業文化的建設成果。廠區里到處充滿著藍色元素:標識牌、公示欄,中央控制室的天花板甚至是一片“藍天白云”。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辦公樓門前的電子屏可以用手機APP操作,短時間內就能設計出想要的文字;每一間辦公室的門牌也是可替換式的,便于崗位調整。“我們馬上要實現一卡通,一張卡既是門禁卡也是誤餐卡,車位也將安裝智能識別系統,能夠更好地管控外來車輛。”說到這里,王嘉的眼神里全是期待。
“一切為了發展,一切為了員工” 彬州公司將這一口號貫徹到了方方面面,方便員工,服務員工,互利共贏。

金色朝暉
朝陽散發出金色的柔光,在如林的煙囪間緩緩滑落。
裝置區現場的框架頂端,渭化電視臺臺長蔣喜榮等人正在全神貫注地用攝影設備記錄著這一幕, 為了捕捉更完美的日出影像,他們提前踩點、爬上爬下,運用專業的技巧與豐富的經驗選定了拍攝的最佳位置。
“蔣老師,為什么不站在前面沒有煙囪的地方拍?”同樣愛好攝影的楊玉馳不解。
“因為沒有煙囪,就看不出這是化工廠了。”
“原來您想拍的不只是紅日,而是化工廠的紅日!”
“你說的對”一旁的呂國良放下了相機“就叫化工廠的紅日!”
化工廠的紅日,真美。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