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在現場布置有大量的固定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裝置,為員工配備防爆手機和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儀。便攜式有毒有害氣體檢測報警儀跟隨作業人員連續移動監測,精準捕捉空氣中微量的有毒有害氣體,及時預警、報警,最大限度防控風險。”談及陜西渭河煤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渭化集團)全面監控裝置現場有毒有害氣體的做法,雙甲車間運行二班班長馬吉祥說。
這是渭化集團利用智能化設備強化風險防控的縮影。
今年初以來,渭化集團踐行“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安全文化理念,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完善各項制度,加強外包作業全過程監管,通過智防配合人防有效防控風險,優化培訓、演練方式強化安全保障,形成精準監管、源頭管控,縱深防御、科學預防的安全治理格局,推進本質安全型標準化企業建設。
聯合督導完善制度
“自2023年以來,公司常態化實行‘紀檢+安全’聯合督導管理模式。由安全分管領導和紀委書記帶隊,安全監督管理部和紀檢辦公室聯合,扎實推進各單位和外圍子公司的安全重點工作及安全責任落實。”該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部長李小丹介紹。
今年初以來,該公司制定并完善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活動實施方案、安全生產責任倒查追溯制度、過程安全管理要素清單及職能劃分細則,不斷完善特種設備臺賬檔案,嚴格責任考核,加強過程風險防控。
為提升隱患排查能力,該公司于4月制定內部事故隱患報告獎勵辦法,實行現查現罰制度。“一般隱患最高獎勵500元,重大隱患最高獎勵5000元。”該公司安全管理人員程益虎說,“自辦法實施以來,公司共審批事故隱患報告獎勵23件,獎勵金額4900元。”
該公司在制定作業過程安全管理要素清單及職能劃分細則的基礎上,結合作業過程安全管理實際,系統梳理公司涉及的國家、行業標準規范及集團紅線制度,從過程安全生產標準化、特殊作業管理、承包商管理、異常工況處置、檢維修風險管控等9個方面整理了14項常用標準規范、制度和1個隱患排查清單。該公司于5月編制了常用安全生產標準規范匯編手冊,員工人手一冊,便于攜帶,可隨時查看。
嚴格準入堵住漏洞
外包作業是渭化集團安全生產作業的重要部分,如何抓好外包作業安全?渭化集團從提高準入門檻、強化安全培訓、補足漏洞缺口入手,嚴把外包作業安全關。
“我們創新執行‘核查承包商入廠前培訓+提升培訓合格分數’相結合的措施,從源頭強化對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李小丹說,“對于合格的承包商,我們簽訂安全管理協議,明確安全管理責任。”
承包商入廠前,該公司嚴格審核其安全資料,執行公司、部門、班組三級培訓考核制度。公司安全管理部門開展公司級培訓,承包商管理單位組織二級培訓,承包商屬地單位定向開展三級培訓,每級培訓都必須組織考試,合格者才能被錄用。
今年初以來,該公司累計培訓外來作業單位319批次,淘汰317人,淘汰率約11.9%。
考試合格后,該公司對外來作業單位進行安全技術交底,確保外來作業人員知曉施工項目所在單位的安全風險,并能正確處置作業過程中的突發異常狀況。該公司把作業人員的信息錄入公司人臉識別系統,開通合同期限內的進出廠區大門權限,有效堵住未接受培訓教育、教育不合格、中途換人等安全漏洞。
“我們對承包商執行‘黑名單’管理制度。將有不良記錄或者項目施工安全管理混亂、接連犯錯屢教不改的承包商納入‘黑名單’,在后續招標中啟用安全否決權。”該公司安全管理人員劉學說。
人防智防雙管齊下
走進雙甲車間智能化監控大廳,在進門處左側能看到當日工作的4個班組信息、管理人員信息,氣化和凈化不同工段員工的上崗證、安全證等。
廳內展示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二維碼,旁邊的鑰匙按類別規范存放。“掃碼能清楚了解公司崗位責任分工情況,便于日常對照檢查。”雙甲車間工藝工程師劉勇說。
每天交接班時,雙甲車間都要交代清楚“十交”和“五不接”。“十交”和“五不接”是該車間結合實際制定落實的當班作業內容和工作注意事項、風險防控要點等,有助于保障作業安全。
該公司通過人防、智防兩手抓,進一步加強風險防控。其中,針對3處重大危險源罐區設置氣象監測站,實時監測重大危險源區域風速、溫度、濕度等參數,使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為重大危險源區域事故應急處置提供準確的環境參數。
該公司制定人員定位系統管理制度,明確硬件佩戴和系統運行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通過藍牙、UWB(超寬帶)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生產現場作業人員的實時精準定位、人員聚集風險報警、一鍵求救等功能,后臺工作人員能通過視頻監控實時跟進現場作業情況和外圍周邊環境。
“為防范因人員聚集造成的群體性安全隱患,公司為員工配備人員定位卡,人員聚集一旦超過10分鐘,人員定位系統就會報警提醒。如果作業人員未及時疏散,我們通過后臺能接到報警并進行遠程提醒。”馬吉祥說。
培訓演練有效結合
“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走進公司安全文化長廊,這句話率先映入眼簾。繼續往前走,能看到員工的安全座右銘。“這些不是簡單的安全口號,是每名員工對安全工作的親身體驗、實踐總結。”該公司安全管理人員郝景超說。
該公司采用一級培訓一級的方式進行常態化培訓,即由安全監督管理部組織培訓各單位中層領導及相關技術人員,再由各單位結合實際對所屬各班組員工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針對特殊作業監護人,公司單獨組織培訓,相關人員考取監護人考核合格證后才能持證上崗。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圍繞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崗位安全操作技能等主題開展各類安全生產教育培訓21次,并開展安全管理標準化班組創建、職業病防治知識等專題培訓,做到安全教育培訓全覆蓋和重點崗位操作人員再回爐。
除組織內部培訓外,該公司還積極參加外部培訓和活動。該公司參加陜西省應急管理與安全生產協會班組長培訓,代表渭南市參加陜西省安全知識競賽并獲得團體一等獎。
該公司將培訓考試情況納入月度績效考核,通過獎懲措施倒逼全員增強安全意識。
每年年末,該公司通過“一人一機、一機一卷”的年度安全上崗考試,對全員進行綜合考評。“以前,我們得編制4套不同題型的考卷對全體人員進行考核。現在,我們利用公司教育培訓考試系統,由系統題庫隨機生成考卷,不僅提高了考試效率,而且有效杜絕了考試作弊的情況。”郝景超說。
為強化日常培訓所學所得,該公司加強“無腳本”演練和“雙盲”演練,提高員工應急處置能力。
為確保隊伍和裝備跟得上,該公司建成完善的應急救援物資庫,除建成公司級應急救援物資庫外,還在裝置區設置多個應急救援物資存放點。該公司組建由11人組成的危化品應急救援隊伍,每季度開展為期10天的應急救援訓練;還組建由46人組成的消防救援隊伍,配合開展應急救援工作。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