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藝苑
您當前所在位置是:文化生活 > 員工藝苑
吳平凡作品——《秋日隨筆》
發布時間:2025-10-27     作者:吳平凡
      來源:企業管理部      分享到:
今年卻奇怪了,夏天大熱的天,硬是一滴雨不下,到入秋該收莊稼了,倒像是誰把天捅破了,淅淅瀝瀝下個沒完沒了,不見太陽已一月多了。氣溫眼見得一日比一日低,常能聽見關中人拖著音說道,“一層秋雨一層涼”啊。
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春女感陽而思,秋士見陰則悲。”秋天總是萬木蕭瑟,給人以悲涼之感。杜工部詩云“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就是很典型的悲秋之作。我是不大喜歡這種觸景傷情、病病殃殃的感覺,比起“秋風秋雨愁煞人”,王摩詰的“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顯得更具有靈動的意趣。
國慶回老家,連日陰雨,卻正是收玉米的時候,去田地里轉轉,廣闊的莊稼地宛如沼澤,鄉親們只能穿著雨衣雨鞋,或用編織袋,或用背籠,肩扛手抬,一趟趟地把玉米艱難地收到地頭。
看著他們的辛苦,不免讓人心酸。我問隔壁的鄉親,“辛苦吧?”他憨憨地笑“辛苦有啥辦法?咱就是個農民嘛。再說,現在這日子都好成啥咧!”他的真切而樸素的話語立刻讓我感慨和振奮起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這不就是我們這個民族幾千年以來的精神內核嗎?任何的艱難困苦也視若平常,積極樂觀,不屈不撓。
家門口的柿樹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柿子,紅得那么鮮亮明艷,正是“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柿樹掛燈籠”給人以豐收的希望和喜悅。回到單位,生產裝置正滿負荷穩定運行,在經濟下行的形勢下,仍逆勢取得亮眼的經營業績,更是給這個秋天增加了一抹明媚的顏色。
寫此文時,深秋已過,已是霜降節氣。
“人間至此秋色盡,草木搖落露為霜。”愿我們大家都能好事成“霜”,喜從天“降”。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