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貫徹陜煤集團“四種經營理念”的實踐中,行政保衛部積極探索,通過創新與節約并舉,實現降本增效,讓“緊日子”煥發出“好日子”的生機。綠化科與職工食堂的實踐,成為部門在資源優化利用上的生動范例。
綠化“緊”出生態經
綠化保潔隊自1月份起,將“緊日子”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在道路清掃中,他們對廢舊大掃把進行合并改造,變廢為寶,使新掃把采購量減少30%,有效降低了耗材成本。此外,針對清掃車因使用中導致噴頭結垢嚴重的問題,他們研發自制工具進行疏通清理,將設備使用壽命從6 個月延長至10 個月,1800 元維修費的節約背后,使“技術破局”的智慧閃光。這臺“煥新”的清掃駛過綠化帶,噴灑的不僅使噴霧,更是精打細算與專業精進交織的綠色發展。

食堂“緊”出民生味
食堂在“緊日子”理念下,實現成本控制與服務質量的雙重突破。成本控制上,深入市場調研,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今年食材采購成本較去年同期降低10%,其中米、面、油采購價降低8%,肉類、蔬菜及調料降低12%。同時優化采購流程,采用集中招標壓縮成本。能耗方面,推行節能措施,安裝節能燈具、節水器具、合理調整空調溫度,加強設備維護,去年能耗同比下降12%,用電量減少1500度,水費減少70噸,柴油減少800公升。服務質量提升上,每周推出一道新菜品且不重樣,根據反饋優化搭配,增強健康低脂菜品,定期引入地方美食,讓大家吃得多樣又健康。這些“看不見”的改變,讓食堂后廚成為低碳踐行場——當蒸箱熱氣與節能燈光交相輝映,節約已成為舌尖上的文明自覺。
緊日子的“破題密碼”
綠化與食堂的實踐,揭示著新時代“緊日子”的深層邏輯:不是簡單的“做減法”,而是以創新為杠桿的“價值加法”。掃把的重組,是勞動智慧對資源循環的激活;清掃車的改造,是技術創新對設備效能的釋放;食堂的比價招標,是管理優化對民生品質的護航。這種“緊”,緊在杜絕浪費的“節流閥”,松在提質增效的“水龍頭”,讓每一份投入都流向更值得的“好日子”。
行政保衛部的實踐,以“緊日子”為契機,通過創新與管理雙驅動,實現了成本節約與服務提升的雙贏,為公司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陜公網安備 61059002000005號